广州花卉种苗(下广催花是什么时候开始开发的)

2024-04-01 11:18:12

1973年,受广东省土产进出口公司之邀,山东菏泽市赵楼村委托曾有下广催花经验的79岁老花师高鹏程,与嫡孙高勤喜,在技术队长赵忠庆的带领下,带800株牡丹种苗,品种为胡红,下广催花,开始了对这一古老技术的重新开发和利用,并于当年获得成功,大部分出口香港,经济效益显著。所以,高鹏程等应是新中国成立后下广催花最早的人。

翌年,高鹏程病故。此后每年冬天,高勤喜等都到广州催花,举办花展,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当属澳门的“中国牡丹花展”。1978年春节,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举办了“中国牡丹花展览会”,2000盆菏泽牡丹经高勤喜、赵建修等人的精心管理,准时开放,色彩斑斓,观众达40万人,号称“牡丹盛会四百年首见”。

1979年春节再次于香港展出,轰动了香港花市。一权威人士在香港一家报纸上说,“港澳广大居民都有机会看到,真是眼福不浅”,这是对曹州牡丹极高的赞誉。在这期间,菏泽当地牡丹花技师赵孝知、赵孝庆、赵建朋、赵孝崇、孙景玉、李丰刚、李允强、邓振道等人先后参与下广催花,并逐步掌握了催花技术,为下广催花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广州的春节花市上,牡丹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每朵花售价高达60~80元。受市场影响和当地政府引导,以菏泽市赵楼为中心的周围几十个村庄的农民,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大量栽植牡丹,从而使菏泽牡丹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适合催花的植株数量迅速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广催花自然成为花农们发家致富的首选之路。1980—1990年,在牡丹花技师的影响和带动下,个体花农到广州的人数逐年增多,催花技术逐渐被花农掌握、发展和提高。

1990—2000年,特别是1995年以后,每年下广催花的植株数量都在30万株以上,花农人数达1000余人。

京九铁路的开通,使苗木运输极为方便,24小时内即可到达。从广州的芳村,到南海的平州,顺德的陈村,以至中山小榄的广珠公路两侧的花木场里,都可以看到牡丹花农在那里进行催花牡丹。其销售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是花农与所租花场合作,除去双方成本后对半分红;或者是花农付给花场盆位费(约3~5元/盆)、盆土费(约1~3元/盆)、水电费等费用,营利后全部归己所有。

有的批发,有的零售。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在广州2个月的催花时间,300多盆牡丹,除去成本,一般能赢利2万多元。菏泽花农下广催花,年创总产值6000万元以上,成为花农发家致富奔小康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1996年,由赵孝知在其所著《菏泽牡丹栽培技术》一书中,首次比较系统地对下广催花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论述,使初学者极易掌握,可谓是下广催花在技术上的一次升华。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花卉产业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14.75万公顷 (包括花卉及苗木等所有相关行业),销售额160亿元。然而,我国花卉生产力水平仍十分低下,单位面积产值仅仅是荷兰的10.36%。花卉种植中普遍存在品种单一化,档次、质量低,各地生产基地低水平重复建设,设施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市场上往往出现生产旺季产品滞销,冬、春节日消费旺季缺货的现象。以下结合国内鲜切花生产和市场现状,分析总结出我国花卉产业的五种发展趋势:

1.品种结构向高档化发展,价格日趋合理

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并生产优、新品种,鲜切花如非洲菊、鹤望兰、百合、郁金香、鸢尾、热带兰、高档切叶等,盆花如凤梨类、一品红、安祖花、蝴蝶兰、大花蕙兰等,品种逐渐高档化,花色则多样、淡雅。花卉市场的价格稳中有降,尤其以香石竹、月季等大宗鲜切花产品的降幅较大(应视为合理性的降价),分别达30%和50%。

2.产业化区域性分工,花卉流通形成大市场

从国内花卉的生产格局和中远期发展趋势来看,鲜切花生产将以云南、广东、上海、北京、四川、河北为主;浙江、江苏等地的绿化苗木在国内占有重要份额;盆花则遍地开花,并涌现一批地方优势名品,如江苏华盛的杜鹃、天津的仙客来、广东的兰花、福建的多肉植物等。随着采后低温流通和远距离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这些地区的优势更加明显,必然出现大生产、大市场的格局。

3.重视优质种苗、种球基地的建设

上海市花卉良种试验场投资1200万元建起80亩种苗繁殖基地,年生产香石竹种苗500万株;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中心生产的花卉种苗包括香石竹、满天星、非洲菊和彩色马蹄莲等10余个种类100多个品种,年销售种苗1200万株;辽宁、浙江、甘肃等省利用冷凉地气候或山地气候资源,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发动农民繁育种球及育苗等。一批新兴的国家级花卉产业化基地,起点高、规模大,集科研、生产、开发于一体,提高了优质种苗、种球生产的国产化供应能力。

4.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种花深入人心

从农业的科技贡献率看,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而我国低于50%。“九五”期间,我国的花卉科技人员在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广,保护地、现代化温室的应用和改进,观赏植物的无土栽培、化学控制、生物技术、无毒种苗繁育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十五”计划中又将加强育种和新品种的引进、建立低温流通的综合保鲜体系、工厂化育苗及设施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列为重要内容。

5.建立起全国性网络流通体系

国内的鲜花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全国花卉市场1200多个,昆明、广州、北京、上海、福州、成都等主要花卉消费城市,均建立了大型的花卉批发市场,地方性的花卉市场也不断出现。各大、中城市和县镇的花店大量涌现,目前国内花店发展到14000多个。

再者,在流通促销上,加强销售信息网络化建设,实施名牌战略,以促使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再者,还要迎合国外消费者的喜好品种,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拓展国际花卉市场。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