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科举(高考 科举)

2024-04-20 08:49:03

贡院。

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唯独“贡院”贡献的是人才。所以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科目

各朝科举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异:

形式:科举制度是文官选拔制度,明确把文化水准看作是选择官吏的首要条件,主要是考文学修养和对诸子经典的熟悉程度。而近年高考以文理来划分,文科理科都要考语、数、外,再分别加文综和理综,这意味着每个考生至少都要重点学习六门课。从考生的综合素质上讲,高考比科举更能造就“多面型”人才。

目的:虽然高考和科举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但是科举直接的目的就是选官,这与高考要选拔的人才不甚相同。

同:

考生:一、科举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凡是这片国土上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出来;而在当代,很多因出身和地位而无法取得推荐上大学资格的普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二、科举和高考的得失已不仅仅是考生一个人的事,而成为牵连着家庭、亲戚、朋友、故乡荣辱的庞大社会问题。

三、对很多考生来说,科举和高考都好比一把双刃剑,既痛苦又充满了希望。 每天起早贪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是很多古代人和当今学校毕业班学生考试重压下的真实写照。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