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带鱼(带鱼种类)

2024-04-20 06:28:49

1、白带鱼。白带鱼是带鱼科带鱼属鱼类,亦称高鳍带鱼、白鱼、天竺带鱼等,全世界各温带及热带海域普遍都有分布,栖息深度60~100米,最大深度可达400米以上,喜集群活动,肉食性,性凶猛且贪食,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类等为食。

2、短带鱼。短带鱼是带鱼科带鱼属鱼类,亦称中国短尾带鱼、琼带鱼等,鱼体细长且侧扁,背鳍白色,体长可达54厘米以上,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周边海域,性成熟早,个体小,肉食性,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类、底栖软体动物等为食。

3、南海带鱼。南海带鱼是带鱼科带鱼属鱼类,亦称黄鳍带鱼、黄金带鱼等,个体比白带鱼小且尾部短于白带鱼,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南部海域,喜栖息在近泥砂或泥质的大陆棚沿岸水域,肉食性且甚贪食,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类等为食。

4、小带鱼。小带鱼是带鱼科小带鱼属鱼类,常见个体一般10~35厘米,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海域,我国黄海、东海、渤海、南海等海域均有分布,喜栖息在近岸浅海、咸淡水及河口附近,肉食性,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类等为食。

5、日本带鱼。日本带鱼是带鱼科带鱼属鱼类,亦称带鱼、瘦带、牙带鱼等,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北部,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栖息深度20~50米,最大深度可达150米,肉食性,主要以小鱼、长尾类、甲壳类等为食。

带鱼大家都吃过也见过,对于它们的形态还是有印象的,而皇带鱼从其名字可以想象到它的形象,跟带鱼体型相似,但是带上了一个?皇?字,顾名思义就是长的比较大。这种鱼类有很多种名字,例如:布伦希尔蒂、龙宫使者、龙王鱼、大带鱼、白龙王、大鲱鱼王、摇桨鱼、胖鱼、蛮、买牛、猪精、百牛等等。当然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称呼,那就是地震鱼。

这种鱼类生活在深海区,一般很少见到它们到海面上活动,因此有人认为这种鱼类要是在海面上被看见,这意味着它们生活的深海区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因此导致地震鱼离开熟悉的生活区来到海面,而将要发生的事情最可能的就是地震,它们名字的由来也是由此而来。因为它们的出现时间曾经和地震现象完美匹配过。

但个人认为叫它们地震鱼是言过其实了,就像是经常被人提及到的地震云,都属于一种谣言,至少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它们发生的频率超出你的想象,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地震网搜索一下,也许此时此刻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地区正能在发生着地震。只是地震很小的时候,大家不注意而已。

因此地震鱼的出现和地震发生了,这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多的是一种巧合,并且这种巧合的概率还很大。

而这次在日本福井县附近的渔港出现了两条地震鱼,它们拖着长长的身子在水面上嬉戏环游,最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们是深海硬骨鱼,主要生活在20-1000米区域内,但大多数活跃在20-200米左右,成年后体长平均可以达到5米左右。把它们的出现和地震联系到一起并没有什么依据,很多证据也算是巧合。

地震可以说是对于人类破坏性最大的灾害了,它的难缠之处还在于根本无法预测,这并不是技术发达与否的问题,而从理论上来讲,地震就是不可以预测的。在板块的不断移动中,很难去分析何时何地释放出它们的能量。

虽然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测出地震,但有些人观察地震前发生的一些现象,从而总结出很多靠着经验来预判地震的方法,例如各种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家畜不进圈、猫上树不下来、鱼跃出水面、蟾蜍过马路等等。但实际上引起这些现象的因素很多,很难说就是因为地震的影响。

对于日本出现?地震鱼?的事情,根本也不用去担心什么,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地震鱼从深海来到海面,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这样的结果。实际上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考虑,皇带鱼具备这样的能力能带给它什么好处?难道是提高生存率吗?想必并不会。靠着动物的异常现象来预测地震的出现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办法。

文/杜若,来源网络侵删。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