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庭院花卉(苏州有哪些名人故居)

2024-05-09 06:11:19

1.全晋会馆

地址:平江路中张家巷14号

全晋会馆最初为清乾隆三十年山西钱业商人创建,后毁,为山西丝茶商人重建。

会馆沿街门厅三间,门前八字墙,门内戏楼由戏台及东西厢看楼组成。戏台为歇山顶,檐下上额枋雕饰戏文、龙凤、花卉,斗拱木雕贴金,光彩夺目。

现在的中国昆曲博物馆就坐落于全晋会馆内。大殿里的内戏厅既可向游客展示昆曲演出,同时也是曲友拍曲清唱的场所。

2.洪钧故居

地址:平江路悬桥巷29号

沿着平江路悬桥巷朝西走,你会看到一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它就是清同治戊辰年状元、兵部侍郎洪钧的故居。

整座宅第坐北朝南,占地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苏州古城内目前保存较完好的清末状元故居,设门厅、轿厅、花厅、大厅和上下房等。

如今,洪钧故居部分建筑改建成平江名人馆,展出数十位在历史街区出生或生活过的名人事迹和相关物品,开设了中国科举制度展和“金榜题名”互动区域,到这里的小伙伴们既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以寄寓美好的愿望哦~

3.潘世恩故居

地址:钮家巷3号

虽然离繁华热闹的观前街只隔一条街,可钮家巷却终年幽深安静。在巷子西首,林木掩隐中坐落着一片中式建筑:清代状元潘世恩的故居。

“潘世恩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苏州市政府于2011年开始对其进行修缮,2013年8月竣工,耗资4300万元。如今,这里是苏州状元博物馆。

4.潘祖荫故居

地址:平江路历史街区南石子街

潘祖荫是清朝咸丰年间的探花,一路官至军机大臣,晚年居住苏州,仿祖父潘世恩北京御赐宅第规制,将住宅改造成北方四合院的格局,正方形的庭院非常宽敞。

潘祖荫所得的两件西周青铜器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曾收藏于此宅。民国26年(1937)日军侵占苏州前夕,潘氏后人将二鼎深埋地下保护,50年代初挖出献给国家。

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了花间堂精品酒店。不过,无论是木作、瓦作还是油漆作,都严格遵从古建筑的营造法式,用材也尽可能与原有构件保持统一。

5.王鏊故居

地址:天官坊8号肃封里

天官坊是苏州廿四古坊之一,因明代大学士王鏊宅第在此而立。

此宅原为王鏊故居“怡老园”旧址,清乾隆年间,宅院被徽商陆义庵所购,更名“嘉寿堂”。

走进嘉寿堂,一个粉墙黛瓦的精致小院,面对院门一方秀美湖石,从厢楼到大厅古朴雅致的木结构,自有一种低调的贵族之感。

6.沈德潜故居

地址:阔家头巷26号

沈德潜,清代著名诗人,乾隆曾称他为“江南大诗翁”、“朕之老诗友”。

现在的沈德潜故居,门口已经挂上了“苏州昆曲传习所”的牌子。整个宅子已然是昆曲爱好者聚会学习演艺的场所。

挑个好时候去,能撞上他们正在上课,听着他们伊伊呀呀,看着沈德潜故居的匾额对联、花草树木,恍惚间就回到了沈德潜的那个时代。

7.章太炎故居

地址:苏州市锦帆路38号

章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来苏州讲学。1934年,购得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苏州,在此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

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为“章园”,西式花园洋房。

南部前院为南北两幢西式楼房,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章太炎当年藏书、著述、会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外观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砖墙,青平瓦屋面,大门柱子仿罗马式,木门窗既有苏州传统建筑风味,又有国外洋房气息。

8.叶圣陶故居

地址:苏州滚绣坊青石弄5号

叶圣陶在苏州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朴、三面回廊的庭院,一半是庭院,一半是中西式平房。

叶圣陶在此定居两年,淞沪抗战爆发后,辗转去四川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未再迁回苏州。

1984年底,叶先生决定把自己的宅地捐赠给国家,办一点文化方面的事情,修缮好的叶圣陶的这所故居成为了苏州杂志社所在地。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什么意思

移江南美景于陇上人家--哈锐故居

鬓如落木正伤秋,

吊古不堪望小楼。

篱菊怀人霜似泪,

新茶分韵竹为俦。

蜀风漫解翰林意,

实业名闻飞将州。

寓目厅廊留旧迹,

遗文读罢气壅喉。

哈锐故居位于今秦州区澄源巷,为串联式一进三院落,南北纵轴,大门东西角,主厅房2层,并有后院。共有房屋35间,均为土木混合结构,保存完整,为清代建筑群。200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哈锐(公元1862~1932年),是一名回族翰林,祖籍福建,祖上于康熙初年西迁天水。哈锐一生读书应试、从政做官多年,后还乡办实业。故居内有正门、天井、照壁、垂花门、倒座、厨房、过厅房、两层主楼厅房、厨房等。进入院内,南房倒座3间,北面过厅5间,且前后均有檐廊。中院北有3间悬山顶式出檐2层楼。前院、中院东西厢房均为三开间,开间基本上都相等,均未设前檐廊。后院西房3间为两层木楼,南北厢房各3间,东向开一后门。一处民宅中有2座土木结构古楼,这在天水古民宅中并不多见。

哈宅院落构思精巧,布置了大门、天井、垂花门、倒座、庭院、后院、厢房、过厅、两层楼等。在哈宅中,庭院与庭院空间的过渡是由过厅和厅房西侧的有顶通道来界定的。通过以中轴线为主的空间流线,使院院相通,空间流动。前、中院注重中轴对称,流线布置明确。宅中砖木雕刻的植物花草、各种器物图案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暗八仙、文房四宝、太极八卦等。这些重点在大门、檐下的斗、垫板和雀替装饰的吉祥图案,反映出主人趋利避害的文化心态。特别是正房的窗花图案耐人寻味,其图案称为“冰梅图”,寓意着“梅花香自苦寒来”,是汉族传统的耕读文化在建筑中的表现。

哈锐故居建筑群,庭院深深,遍植花木翠竹,进得庭院,犹有江南美景移入陇上人家之感,透出一种恬静的闲情逸致。

楹联

蜀水巴山,历尽了中年仕途,最可幸政绩声名卓著;

秦风陇月,见证过天水实业,聊堪慰故居花草依然。

注:安志宏撰文、艾叶作诗联

编者简介:王小军(甘肃甘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会员、全国扑克纸品委员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甘肃省收藏协会红色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甘肃扑克收藏俱乐部主席、兰州博艺扑克沙龙资深顾问、中国杰出扑克收藏家、中国优秀扑克收藏馆甘肃方圆扑克收藏馆馆长、甘肃省红藏会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第十届中国扑克收藏文化博览会主席。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意思是芍药在春天得到了春风的无限娇宠,哪有羡慕牡丹的时候呢?

出自唐末五代十国诗人王贞白的《芍药》。

原文: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译文:

芍药在春天得到了春风的无限娇宠,哪有羡慕牡丹的时候呢?麦秋时节一年才会有几天?谷雨季节只是微微有些寒冷而以啊。因为嫉妒她的娇媚,清风频频的吹起。

羡慕那太过娇美的嫩妆,夜露也想把它弄残。只有芙蓉般的美貌,西子样的容颜,才配陪伴在你的左右。我只好隔着滚滚的水流,无限感叹你的美貌而以了啊。

扩展资料

在春末夏初百花凋零之际,有一种花独放异彩,这就是被称作“殿春花”的芍药。芍药是我国栽种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有近五千年之久。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芍药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数次出现,并且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作为代表爱情的美好个体出现,寄予了美好的“意”。此后,芍药意象渐渐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与发展,其“象”外之“意”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文学意象。?

芍药花在文学作品中从物态之美、到意蕴品格之美,总为文人墨客所称道,也总是与美好的事物相牵连。?

先秦·佚名《诗经·郑风·溱洧》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描写。(意思是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

芍药出现在男女约会的故事之中,并且是作为约会中互相赠送的礼物,可见芍药传递的是爱慕之情、仰慕之意。芍药在这里代表的是纯洁、神秘的爱情。这首诗奠定了芍药意象的情感基调,为此后芍药题材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芍药花有红、黄、紫、墨等多种颜色,在古诗词中出现的芍药多为红色,红色芍药色泽艳丽,有“红药”之称。

唐代诗人元稹在《红芍药》中赞美芍药的颜色: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意思是:红芍药绽放如红绸簇拥,花蕊是金丝蹙成。花红如燃烧的火焰,花瓣是彤云剪裁,张开如红霞包裹。锦帛不能与其媲美,桃花没有其明艳。满天彩霞也惧怕它而散开,落日见到它也愁苦欲坠。芍药的红色,艳而不俗,晶莹剔透,可以为人带来生命的活力和丰富的内心感受。每年的五月份,百花殆尽,而风中芍药却分外妖娆,显出勃勃生机。

芍药的香味淡雅,若有似无,给人清新怡人的感觉。芍药花朵硕大,由于是草本植物,花朵多盛开在根茎顶端,茎细花大,摇曳生姿,因而也被称作“没骨花”。又结合其或艳丽或淡雅的色泽,以及若有似无的清香,这种仿佛弱女子般娇养细嫩之美,自古就与“多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宋代诗人秦观在《春日》中写道: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诗写募春雨后景色。雨后庭院的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头,娇艳妩媚。全诗描写传神,具有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诗人将芍药看作是多情的象征,含苞待放的芍药好比挂着泪珠的柔弱女子,其脉脉含情的娇柔之态更加引人注目。

再看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_,香闻郑国诗。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诗的意思是:芍药的风范高,是上天眷恋的禁品,以故“仙禁生红药”。幸运的是她占有有利的地理条件,还有阳光照耀,因而存活了下来。她被列入黄帝时的医师桐君的采药录,她的清香流传在《诗经·郑风》之中。芍药根可以入药治病,并不单单爱她的花香。

诗人将芍药的最初记载,芍药的色、香、姿作了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芍药的外在美和实用价值,委婉的抒发了自己愿为国效力的志向。

唐代诗人钱起在王维故居前怀念王维所作的《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中写道: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诗人吟咏芍药,或许是出自本人对芍药生命力的赞叹,或许是感念王维对芍药的欣赏。王右丞虽人已不在世,但其故居庭前的芍药一如既往的开放。诗人在感伤之余,还称赞芍药的生命力之旺盛胜过耐寒的青松。“主人不在花长在”,赞扬芍药有坚持、有信仰。

百度百科--王贞白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