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花卉技法(西方传统油画和东方传统国画有什么区别)

2024-04-01 14:38:46

2011-12-12 21:08 最佳答案 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 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

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中国画简称国画,有着民族形式和风格,画具主要是毛笔和颜料,画纸是宣纸或绢帛,表现手法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进行创作.

西洋画简称油画,快干油调和颜料,画在木版或厚纸板上.

中国画简称“国画”,原来是泛指中国绘画,是为了区别于明末传入中国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解放前称中国画为“国画”、称中医为“国医”、称中国武术为“国术”、称京剧为“国剧”、称广东音乐为“国乐”,这些冠以“国”字的名称,解放之后都已改掉,唯有中国画仍保留“国画”的名称(50年代曾一度改称“彩墨画”)。

中国画所用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与西洋画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和矿物、植物颜料在宣纸或绢上作画,而西洋画所用的工具材料及画法与中国画不同。如油画是用透明的植物调合颜料,在经过加工的布、纸、板等材料上作画;版画不是用手直接画出来的,而是通过画稿、刻版、再以版为媒介,经过印刷等三个环节来完成的;水彩画是利用颜料的透明性,以水色的掺合晕接、渗透、重叠在白纸上作画;水粉画则是用水调合胶水、粉质不透明的颜料,在纸上作画。

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性,例如梅花、松树象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西洋画风景和静物画主要是追求画面上的美,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画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中国画的景物,不重视、也不描绘物体上的光及色彩变化,而注重景物的神韵,即不重视形似而重视神似,注重“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西洋画受科学法则的制约,即遵照透视学、解剖学和彩色学的原理进行创作。采用焦点透视法,在平面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空间。而中国画采用多点透视法,既用散点透视,也用焦点透视。西洋画在画面上涂满色彩,不留空白,而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很注意空白的经营,使没有画面的部位,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成为整个画幅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画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用线造型。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西洋画家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质感、量感、空间感,线则处于次要地位,离开要表现的形体、结构、明暗等具体内容,线条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中国画的题跋印章,是中国画独有的,也是区别西洋画的最大特点。中国画善于将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通过题款用印来提高或补充观赏者的鉴赏和理解,还可以丰富画面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点缀与平衡构图的作用。

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国传入的绘画技法——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料上也不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融会在一起,无疑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方向。

雍正时期的珐琅器风格有什么独特?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比较区别(丰子恺)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cūn>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详见本书<本书:指作者《艺术修养基础》一书,1941年桂林版>中《西洋画简史》篇)。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中国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

康熙、雍正年制作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雍正时期也是金属胎珐琅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来看,雍正朝烧制的金属胎珐琅器中,只有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

由于雍正皇帝不喜欢掐丝珐琅,在“造办处”档案中,雍正元年至七年制造掐丝珐琅器的记录比较集中,此后仅见雍正十年做花瓶、炉、蜡台的一份记载,这或许是由于烧造水平始终不如意的缘故吧!

但据“造办处”档案记载,这个时期设有“珐琅作”,并有制造掐丝珐琅器和仿制“景泰珐琅瓶”的记录。仿制技术水平亦很高。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六年五月初五,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四,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

这种情况说明,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同其后的乾隆时期已无大的差异。雍正时期的掐丝珐琅器有款识的只有一件珐琅豆,风格近似康熙匀丝浓珐琅,出现了清代掐丝珐琅史上的一个低谷。该珐琅豆全称为“清雍正掐丝珐琅凤耳豆”,高10.1厘米,口径7.1厘米,腹径8.8厘米,足径4.6厘米。铜胎覆盏式的盖,盖顶有唇口圆盘式钮,盖与器身合组成球状器腹,器侧镶浮雕式镀金凤首衔环耳,环饰掐丝云纹,高足。

凤耳豆的器内光素,器表除盖、腹与圈足上装饰六圈掐丝回纹外,其余满饰大小圆圈纹,填墨绿色釉,圆圈大小整齐划一,紧密排列,器型线条优美,掐丝工整,可谓精美绝伦。是落雍正款的唯一掐丝珐琅器。

豆底镀金阴刻“雍正年制”无框双行仿宋体款。器形仿自东周青铜器中盛食物的“豆”,覆盘式的盖,盖顶有圆盘式的环钮,盖与器身合组成球状器腹,器侧镶浮雕凤首衔环耳装饰,作为陈设器或盖盒;将盖子打开仰置,与器腹一样,可当盛物的盘子。

此掐丝珐琅凤耳豆,器形俊秀玲珑尔雅,掐丝粗细均匀,纹饰独特,布局紧凑,盖与器身接合精确,制作精美绝伦,可说绝无仅有,系海内孤品。

雍正时期是画珐琅生产逐渐兴盛的阶段。雍正皇帝对新兴的画珐琅情有独钟。客观上刺激画珐琅的生产,数量增多,式样不断翻新,图案、釉色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装饰图案除缠枝花卉外,仍以草虫、花鸟为主要题材,寓意吉祥的图案显著增多,往往以西洋式的花叶纹或图案式的西番莲及荷花为锦地,配合画传统的四季花卉、竹石、鸟鹊等吉祥纹饰;器形的式样多,例如圆、椭圆、桃形和不定形等。

画风极细腻,但有些纹饰则过于繁琐。釉色以**为主,黄釉呈杏黄的色调,色感厚而光泽差。还出现了新的釉色。

特别是以黑色为地、上压彩色花纹的作品是前所未见的,这种黑釉是雍正时期烧成的,所以格外受到皇帝的青睐,即使烧制其他彩釉作品,在局部也可看到绘制黑釉花纹的现象。这种运用黑釉的手法是其他时期罕见的。

雍正年间的珐琅工艺的突出成就是自行研制成功了新的珐琅色釉20余种,极大丰富了珐琅色釉种类,为乾隆时期的金属珐琅工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时,画珐琅的生产走上了成熟、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画珐琅器继承并发展了康熙晚期薄、平、光、艳、雅的风格特点,制作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雍正朝画珐琅有自己比较显著的特色。

首先是雍正时期风格独特的器物造型,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一样,胎体制作规整,造型轻盈秀丽,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仍以小型器物居多,以鼻烟壶为大宗,造型工整别致,釉色亦鲜亮。

而且器型多有创造,例如乌木把手执壶、云纹穿带盒、带托香插、卤壶、多层式烛台、天球式冠架、筒式熏炉、八宝法轮、六颈瓶、多孔式花插、仙桃式洗、渣斗及双桃水丞等仿植物造型的仿生作品等新的器物造型都是在此时期创造的。

清雍正画珐琅乌木把手执壶,高16.8厘米,昀宽16.4厘米,铜胎,乌木盖钮,双层圆冠式盖,与乌木把手以转轴相连,压下按钮即可开启;梨形的壶身,壶流自腹面伸出的方向与把手成九十度,流口有镌成浅浮雕式对凤的流盖,矮圈足。

壶盖上层黄地饰如意云头纹、转枝花叶,下层黑地绘装饰图案花叶;壶身满绘各种花叶,底白地饰枝叶,中央蓝色双圆框内书红色“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

此壶的形制和纹饰的式样均与传统的不同,显然是受西洋文化的影响;乌木的把手和盖钮,与明亮的黑釉相呼应,充分地表现出雍正朝画珐琅的时代特色。

壶的纹饰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无论是花叶或图案式的番莲均与传统式样迥异;明亮的黑釉与黑色的把手和盖钮相呼应,器形设计与彩色搭配,均巧思独具。

而且该执壶的形制与传统不相同,显然是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兼具实用及装饰的功能。以画珐琅工艺制造宗教法器始于清雍正时期。如清雍正画珐琅八宝纹法轮高22厘米,底径10厘米。

法轮为轮形,镂空8辐,辐两面以珐琅彩绘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宝纹,毂绘菊花纹,轮外缘装饰云头式和叶片式齿各4个,下置莲花瓣圆底座。座底书蓝色楷书“雍正年制”4字款。法轮即八宝之一,此器之上又以八宝纹作为装饰,设计奇巧。其造型别致,工艺细腻,为雍正时期画珐琅器的代表作。

雍正铜胎画珐琅双桃式水丞高7.5厘米,昀大口径6.2厘米。水丞为双桃形,由一大一小两个桃形组成,大桃有圆形口,其内可盛水,作文房用具。小桃装饰在大桃之侧。两桃由古铜色的铜树干相连,似同一树干上结出的两个果实。

水丞的颜色亦如刚刚成熟的桃子,呈果绿色,到桃的尖部渐渐晕染成粉红色,桃上点縀有绿色的桃树叶,两只红蝙蝠栖息于桃实上。双桃上绘以双蝙蝠,即组成了寓意“福寿双全”的吉祥图案。大桃的底部写有黑色珐琅“雍正年制”楷书款。

以桃的形状作水丞,构思巧妙,新奇,无论其造型、色彩,均以自然界中的桃实为参照物,形象极为生动。其弯曲盘绕的树干,似百年的老树结出新嫩的果实,珐琅釉细腻而光润。这件作品反映出雍正时期精湛的工艺水平。

御制描金双耳珐琅彩瓶,全名又叫作“清雍正御制描金双耳珐琅彩瓶”,此瓶高17.8厘米,而且珐琅彩颜色极为丰富,一改康熙时只有花卉的单调图案,有很多绘画在其中,包括花鸟竹石和山水,而且彩画中题了很多的诗词,绘有迎首及压脚章。

在珐琅彩作品中,在一副瓷器上集诗、书、画、印为一体是非常少见的,而且该彩瓶还采用了油画技法堆垛料彩,立体感非常强,另外诗词对仗工整,书法极精湛的题句及朱白相应的图章,堪称艺术珍品。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